飛沙走石

飛沙走石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飞沙走石(拼音:fēi shā zǒu shí),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意为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其注音为ㄈㄟ ㄕㄚ ㄗㄡˇ ㄕㄧˊ,近义词有天昏地暗、落土飞岩,反义词有风和日丽等。该成语多用于描述极端天气,如东晋干宝《搜神记》载树遭飞沙走石击打,唐代任华诗写西北风挟沙石,明代《三国演义》《西游记》均以其表现狂风肆虐场景。语法结构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或分句使用。典故源于三国时期,东吴官员陆胤治理苍梧、南海期间,因有效应对飞沙走石灾害被华罦举荐,事见《三国志》。明清《清夜钟》等作品扩展其使用语境。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飛沙走石"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