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撻

鞭撻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鞭挞(biān tà)是汉语动词,原指用鞭子抽打,出自东汉应劭《风俗通·怪神》。其语义随语境拓展,既指具体击打行为,又引申为驱使、征服或批判,如《三国志》用“鞭挞宇内”形容统御疆土,杜甫以“鞭挞日月”喻岁月驱迫。本义多用于描述古代体罚场景,如高适诗中揭露官吏鞭打百姓;抽象层面可指精神压迫或社会批判,如郁达夫描写心理压迫,鲁迅用于抨击旧制度。该词从汉代起源后,唐代文学强化其社会批判属性,高适诗句“鞭挞黎庶令人悲”揭示官吏暴行;宋代文献延续军事征服比喻,苏辙表文提及“鞭挞四夷”。清代典籍保留震慑四方的用法,魏源《圣武记》记述疆域威慑。近现代作家将其转化为文化批判工具,如秦牧揭示艺术创作中的讽刺力量...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鞭撻"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