雠民
网友科普
                        雠民,拼音chóu mín,注音ㄔㄡˊㄇㄧㄣˊ,是出自《尚书·召诰》的汉语词语。其释义存在两种解释体系:清代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通过音训考据,释“讎”通“稠”,取众民之义;汉代孔安国传则将“讎”训为匹,指自上而下建立的治民对应关系。该词在文献中存在双重内涵:原始出处中的“讎民”与“友民”相对,明代张居正《人主保身以保民论》及清代俞正燮《癸巳存稿》均沿用其指代敌方归附庶民的用法,俞正燮更具体指明此为远离政治中心需远距离役使的群体。孙星衍则从字源学角度将“讎民”等同庶众概念。该词最早见于记载周王迁都洛邑历史事件的《书·召诰》,后经汉唐宋元诸儒注疏形成解释体系。明清两代学者在使用该词时,既保留原...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雠民"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