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之献

负暄之献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负暄之献,汉语成语,出自《列子·杨朱》,原指宋国农夫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后引申为自谦所献之物微薄或不贵重。该成语属偏正式结构,多作宾语使用于谦称场合。成语源自战国时期宋国贫困农夫的故事:其常年以粗麻衣过冬,春日耕作时发现晒太阳可取暖,因未见过奢华衣物与宫室,便欲将此方法进献国君。典故通过"负日之暄"的质朴举动,体现以浅薄见识推己及人的谦逊态度。现代语境中,"负暄之献"常见于表示微小贡献的场景,如民众用其形容赈灾募捐中的点滴善举。同义表述包括"田父献曝",二者均含自谦奉献的意味。成语在演变中衍生出"献曝之忱"等关联表述,核心语义保持稳定。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负暄之献"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