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議

諫議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谏议(拼音:jiàn yì,注音:ㄐㄧㄢˋ ㄧˋ),汉语词语,原指古代官职谏议大夫,后延伸指规劝君主言行与决策的行为及其相关论述文字。该词包含三重含义:一为官名,始设于汉代;二为臣子向君主进谏的行动;三指谏诤内容的文本形式。谏议制度肇始于西周,周文王设保氏掌规谏王恶。秦汉时期设立谏议大夫,属光禄勋,无常员且无专职。隋唐时期门下省负责谏议,谏官包括给事中、谏议大夫等,行使封驳诏敕职权。宋代中央设独立谏院,谏官转向规正百官违失,形成台谏合一雏形。元代谏官并入御史制度,明清时期谏议职能逐渐流于形式。该制度以监察君主决策为核心,与监察百官的制度形成互补。谏议渠道包括廷诤面谏与上封事呈文,涉及内容涵盖军...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諫議"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