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跡
网友科普
行迹,汉语词语,拼音为xíng jì、xíng jǐ(注音ㄒㄧㄥˊㄐㄧˋ、ㄒㄧㄥˊㄐㄧˇ),指行经的足迹或行动的踪迹。该词包含三重含义:一为实际行走痕迹,如《世说新语·德行》记载鼠行迹;二指行动踪迹,如韦应物诗中“朔风卷行迹”;三喻事迹或行为,如《东观汉记》载史官述平原王行迹。现代应用中,“行迹”多用于描述人物或动物的行踪轨迹,如警方调取监控分析出走路线,搜救队通过热成像仪等技术排查失踪者踪迹。该词常与“形迹”相区分,前者侧重行动轨迹,后者多指举动神色。该词最早见于晋代文献,南朝至唐代用例多指具体踪迹,如刘义庆记鼠迹、韦应物写旅途行迹。清代文献扩展至人物事迹记录,如姚鼐《河南孟县知县新城鲁君墓...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行跡"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