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藏用舍

行藏用舍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行藏用舍,汉语成语,拼音为xíng cáng yòng shě,注音为ㄒㄧㄥˊ ㄘㄤˊ ㄩㄥˋ ㄕㄜˋ,出自《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该成语由“行”(实践作为)、“藏”(隐退避世)、“用”(被任用)、“舍”(不被采纳)四字并列组成,属联合式四字成语,多作谓语或定语用于书面语境。成语源自孔子对颜渊的言论,主张根据时势选择入世或退隐的处世态度,体现儒家思想。其近义形式为“用舍行藏”,两者均表达仕隐抉择的哲学内涵。宋代辛弃疾在《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等词作中多次化用该成语,通过集经句手法将儒家经典融入文学创作,强化其作为仕隐观典型语码的文化意义。

相关文章

行藏用舍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粲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行藏用舍

...,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行藏用舍"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