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蟆窑
网友科普
虾蟆窑(拼音:há má yáo,注音:ㄏㄚˊㄇㄚˊㄧㄠˊ),一作“虾蟆窰”,汉语词汇,出自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亦指明末景德镇民窑的别称,因窑址位于旧昌南镇且所制瓷器形制较小如蛙状得名,亦称小南窑。该窑产品以日用瓷器为主,胎体质薄而坚,呈白色带青,釉料包括青花、蓝花等,纹饰多为兰朵、竹叶、折枝花鸟等散花图案。其典型制品为碗类,碗口常描青圈不绘花纹者称白饭器或“蓝边碗”,另有渣胎碗以花纹简朴便于量产著称。该窑兴盛于明代中期以后,受“官搭民烧”制度影响在民窑竞争中形成特色,产品在江南地区明代墓葬中多有发现,部分青花饭碗风格与成化、弘治时期淡青色釉料特征吻合,可能与其生产存在关联。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虾蟆窑"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