葑门
网友科普
葑门是江苏苏州古城东门,位于城东相门之南。初名封门,得名于封禺山;因附近河道常有江豚(古称鱄、鯆鱼)出没,亦称鱄门、鯆门;后因周边水塘盛产葑(茭白根)更名葑门。该门水陆双门格局包含瓮城和重檐歇山式门楼,清初增辟水门并题“溪流清映”门额,1936年门楼被拆除,20世纪50年代初城门遭拆除。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吴越交战之地,据传越国伐吴时开通此门。北宋范仲淹任苏州知州时期重开陆门,元末至明清多次修缮形成完整建制。1975年葑门内城河出土青铜兵器印证此地军事地位,2011年苏州启动古城墙保护工程,修复了城楼、水门及部分城墙。葑门塘西起该门,向东经金鸡湖汇入吴淞江,全长约3公里。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葑门"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