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紅柳綠
网友科普
花红柳绿(拼音:huā hóng liǔ lǜ),汉语成语,出自五代魏承班《生查子》"花红柳绿间晴空"。原指春天花木繁茂的景色,后引申形容服饰装扮色彩艳丽纷繁。该成语包含两类释义:一为春日景物明媚,见于宋周邦彦《留客住》"乍见花红柳绿"及明高明《琵琶记》"花红柳绿草芊芊";二指颜色鲜明绚丽,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描述苗女"穿的花红柳绿"。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九回记载"郊园野旷,景物芳菲,花红柳绿",展现其在通俗文学中的运用。其概念最早形成于五代时期文学作品,宋明时期通过诗词曲赋广泛传播并发展为联合式语法结构。现代新闻中仍延续该成语描绘春日光景,如2023年央视网报道"多地桃红柳绿,...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花紅柳綠"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