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艾俱尽

芝艾俱尽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芝艾俱尽,汉语成语,拼音为zhī ài jù jìn,出自南朝梁元帝《讨侯景檄》,意指香草和臭草一同烧毁,比喻美恶同归于尽。该成语结构为偏正式,在句中多作宾语、定语使用,属中性词。"芝艾"分别象征香草(灵芝)与贱草(艾草),借指美好与丑恶的事物。其核心含义强调对立双方在特定情境下共同消亡的状态,与"玉石俱焚"存在语义类比关系。该成语最早见于裴松之注引《魏略》"芝艾俱焚"的表述,南朝《梁书·元帝纪》及《讨侯景檄》中"孟诸焚燎,芝艾俱尽"延续了其用法,形成了"芝艾俱焚""芝艾同焚"等异形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芝艾俱尽"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