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暇自逸

自暇自逸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自暇自逸(拼音:zì xiá zì yì)是汉语成语,属ABAC式联合结构,意为主动寻求空闲安逸的状态。该成语由“暇”(空闲)与“逸”(安乐)构成。其内涵源自典籍对自律行为的劝诫,《尚书·酒诰》载有“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的训示,强调处理事务应专注恭敬而非放纵享乐。明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105回中化用此语,借“而乃自暇自逸”劝诫君主不可沉溺安逸。作为书面用语,该成语语法功能包括作谓语、宾语,常见于古典文献。其结构特征被明确标注为古代联合式成语,属中性情感色彩。

相关文章

万机余暇不自逸

...。 万机余暇不自逸,银钩铁画挥天章。 洋洋谟训揭日月,留心庶事宁少忘。 当时赐予皆贤杰,至今缇袭为珍藏。 丹邱史君武夷仙,快凌紫清登玉堂。 亲从芸阁获墨本,宝如金玉留巾箱。 承明厌直暂出增,邦人尽喜来龚黄。 公余铃斋静无事,祖宗

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吾子其亦闻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自暇自逸"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