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

管窺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管窥(拼音:guǎnkuī)是汉语词汇,字面含义指通过竹管观察事物,比喻见解片面或见闻狭隘。该词多用作自谦之辞,常与“蠡测”组合为“管窥蠡测”,《后汉书·章帝纪》即有“区区管窥,岂能照一隅哉”的用例。其内涵强调认知的局限性,既可指代目光短浅的观察方式,亦可作为陈述个人见解时的谦辞。《魏书·恩幸传·王叡》使用“愚昧管窥之见”表自谦,鲁迅在《集外集·小引》中则用“管窥之说”形容研究的局限性。该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汉代《后汉书》已形成固定用法,魏晋时期被陆云、葛洪等文人运用于奏议文书,晋代文献中开始出现“管见”等派生词。明清时期仍保持其自谦功能,构成稳定的语义表达体系。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管窺"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