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器
网友科普
祠器(拼音:cí qì)是中国古代祭祀仪式中使用的礼仪器具,属祭器类别,其称谓始见于《管子·形势》等先秦文献。祠器包含爵、簠、簋、笾、豆等多种器型,其中青铜礼器在商周时期成为祭祀主要载体,兼具沟通天地与维系社会秩序的功能。陶寺遗址出土的陶质祭器多呈瓶或尊形,可能用于酒类祭品供奉,其与明器区别在于服务对象不同。清代阙里孔庙的祭器涵盖常规祭器与御赐供器,陈设时需按爵、镫铏、簠簋等序列摆放,并与特定祭品相配。祠器制度自先秦延续至明清,早期以青铜器为主,如西周牛尊、商尊等。汉代起孔庙获御赐祭器,明清时期形成包含商周十供、黄地珐琅五供等完整体系。明代福州府儒学祭器包含豆、笾、铏等铜器,铭文明确记载成化丁...
相关文章
祠庭巢鸟啄,祭器网虫缘
...,疏萝挂朽椽。 祠庭巢鸟啄,祭器网虫缘。 怀古江山在,惟新历数迁。 空馀今夜月,长似旧时悬。
再诣东祠诸儒宗,荐以时器陈时饔
...。 再诣东祠诸儒宗,荐以时器陈时饔。 粢盛醴齐烹羔羊,尊师一意照无穷。 三诣四祠诸贤踪,馈荐一视东祠丰。 岂应故事诚有将,示人友善何日忘。 祀事既毕登堂堭,峨冠列坐咸肃恭。 广文巍榻歌鲁颂,讲扬经义发童蒙。 卷经群趋跻而跄,旧堂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祠器"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