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穷山,放虎自卫
网友科普
“独坐穷山,放虎自卫”是汉语成语,指处于孤立绝境时反而招引恶人自保,最终加剧危机,比喻因策略失当招致灾祸。该成语出自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原句为“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其核心内涵包含双重隐喻:既形容孤立无援、深陷困厄的处境,又讽刺利用危险手段自救却引发反噬的行为。成语通过“放虎”看似自卫实则引祸的矛盾,揭示策略选择与后果的悖反关系。典故源自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为抵御外敌,采纳属下建议迎刘备入蜀,严颜以“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谏阻未果,后刘备反攻夺取益州。这一事件成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建立的关键转折点,成语亦由此衍生为警示盲目借助外力导致失控的典故。明清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第63回以“引虎...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独坐穷山,放虎自卫"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