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怪
网友科普
狂怪,汉语词语,拼音kuáng guài,注音ㄎㄨㄤˊㄍㄨㄞˋ,释义为狂放古怪、恣肆奇特,亦作“狂怪”。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毛诗>卷染油代烛》。“狂怪”多用于描述艺术创作中突破常规的独特风格。苏轼以“诗酒淋漓出狂怪”形容不拘常格的诗风,明代文徵明用“散僧入圣”比喻狂怪书风,强调其狂恣表象下暗合法度的特质。该词在历代文献中呈现不同面向:唐代记载倪芳以《毛诗》卷染油代烛的狂怪行为;陈玉强《中国美学“狂怪”范畴研究》系统梳理该词作为美学概念的历史演变,指出其于唐代合称、宋代定型为艺术批评范畴的特征。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狂怪"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