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網
网友科普
“漏网”是汉语词汇,拼音lòu wǎng,原指法律条文疏漏的术语,后比喻罪犯、敌人等侥幸逃脱法网,亦指鸟兽鱼虾未被捕获。该词最早见于《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中“七子冲其漏网”的记载,吕向注称其描述汉代法网疏宽的现象。其内涵包含三个层面:法律漏洞、逃脱法网的比喻义及生物逃脱的实际场景。现代应用中,玉溪市峨山县通过普法网络建设力求实现“普法无漏网之鱼”。该词历史衍变脉络清晰:唐代杜甫以“颓纲漏网期弥纶”形容纲纪松弛,清代《聊斋志异》用“漏网之巨盗”刻画恶势力,鲁迅在杂文中借喻未被查获的财物,毛泽东则提出“不使漏网”的军事策略。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漏網"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