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洞
网友科普
水月洞位于广西桂林漓江象鼻山山体与象腿之间,形成于约1.2万年前地壳抬升与漓江河道缩小的地质作用,属东西贯通的石灰岩穿洞,长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江水穿流形成“象山水月”奇观,为桂林山水象征。洞内留存宋代蓟北处士“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诗句石刻及50余件摩崖石刻,包括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手札等。该洞因朝阳得名朝阳洞,又因倒影如月得现名,宋代曾因命名争议发生张孝祥题刻改名朝阳洞、范成大恢复旧称事件,现存二人对峙石刻。2024年6月漓江三十年一...
相关诗词
游山七绝·水月洞
水际空明月正圆,人行月里水如天。道旁听得人争指,半是当年折桂仙。
水月洞
癸水江头石似浮,银河影里月如钩。无人弄杵看蟾兔,有客乘槎访斗牛。自古鹊桥传七日,何年桂子落三秋。金轮待欲长无缺,玉斧仍须妙手修。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水月洞"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