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可使由之
网友科普
“民可使由之”出自《论语·泰伯篇》,原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古汉语无标点,历代对其断句与释义存在争议,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讨论议题。传统解读多将句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认为指引导民众遵循礼法无需解释缘由,此说常被视为“愚民政策”。但郭店楚简《尊德义》记载为“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结合孔子“仁”“礼”思想,现代学者多主张该句应理解为根据民众认知程度实施教化,强调德政导向。另有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凸显儒家因材施教理念。汉代何晏、邢昺从社会治理角度注解,宋代朱熹释“由”为“遵循”,程颢认为体现教化局限。近代康有为、梁启超提出新断句以反驳愚民说,当代学者结合...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民可使由之"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