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司
网友科普
殿中司是中国古代辽、元等朝代的监察官职,始见于辽圣宗开泰元年,属南面官体系,主管辽境汉务。元代至元五年(1268)正式设于御史台下,主官为殿中侍御史,负责纠察百官朝会礼仪、在京官员请假逾限、奏事回避等事务,官秩初为正七品,后升正四品。该机构源自魏晋殿中司马,经南北朝、宋等朝时设时废。元代中统年间因朝仪未定,王磐建议参照旧制整顿班序,规定殿中司与监察御史共同纠察朝贺失仪。成宗大德三年(1299)升殿中司为五品机构,设知班、通事等辅官。元代殿中司职能固定为监督朝会秩序、奏事流程及官员行为规范,成为维护朝廷仪制的重要机构。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殿中司"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