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寒三友
网友科普
岁寒三友,汉语成语,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而得名。该说法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北宋苏轼被贬黄州时曾以松、竹、梅为'三益友',南宋林景熙在《王云梅舍记》中明确记载。松象征坚韧不拔,竹代表虚心有节,梅寓意傲雪凌霜,三者常被用于诗文书画以寄托高洁品格。历代文学作品如郑燮《竹石》、王安石《梅花》、陆游《卜算子·咏梅》均以松竹梅为载体表达精神追求。钱钟书在《围城》中曾用'岁寒三友'作比喻。南宋赵孟坚绘有《岁寒三友图》,画面以松枝、梅花与竹叶组合,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该组合的形成可追溯至宋代文人画主题,南宋周之翰《爇梅赋》最早提出'岁寒三友'概念,王炎、张元干等人相继创作相关题画...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歲寒三友"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