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月
含义解释
                        古丧礼,父母之丧,服丧三年,自汉文帝始以日易月,缩短丧期,谓之“易月”。                    
                    
                                        自古以来,易月作古丧礼,子女为父母服丧三年,以尽孝道。但至汉文帝时,为体恤民情,推行以日易月之制,使得丧期得以缩短,既不失孝道之本,又兼顾了民生之需。
                                            
                        古文寓意:
                    
                    孝文权制三十六日之服,以日易月,道有污隆,礼不得全,皇太子亦宜割情除服。
                            
                                ——唐·房玄龄等·《《晋书·礼志中》》                            
                        今遵遗诏,行易月之制。
                            
                                ——唐·韩愈·《《顺宗实录一》》                            
                        辛未,帝始御中兴殿。帝自终易月之制。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                            
                        辛巳,诏曰:“大行太上皇帝奄弃至养,朕当衰服三年,群臣自遵易月之令。有司讨论仪制以闻。”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易月"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