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估

散估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散估是晋及南朝各代杂税名,始征于东晋,针对奴婢、马牛、田宅等交易行为征收,税率为4%。有文券者每万钱缴纳四百(卖方三百、买方一百),无文券者按交易额4%征收,称“散估”。该税以不动产与大项动产为对象,纳税凭证需钤盖官印,未缴税交易形成的“白契”法律效力受限。南朝宋、齐、梁、陈均沿袭东晋制度,形成定制,唐代将文券改称市券仍沿用其原则。隋唐契税调整为5%,中期恢复4%,元代以降税率3%,纳税人由买卖双方改为买方单方承担。东晋确立的散估制度被视为中国契税制度的起源。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散估"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