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针之地
网友科普
插针之地,汉语成语,拼音为chā zhēn zhī dì,即能够插入针尖的一点地方,形容地方极其狭小,后常与‘上无片瓦’连用为‘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比喻极端贫困、无处安身的境地。该成语通过‘插针’意象强调空间极度狭窄的特性,兼具物理空间描述与生存处境隐喻双重含义。其结构为复句式,含贬义色彩,语法功能可作宾语或定语,常见于描述贫困状况的语境。近代毛泽东1927年1月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引用‘下无插针之地’,记录了湖南农民对贫困状况的生动描述。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插针之地"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