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
网友科普
接纳(拼音:jiē nà),汉语词汇,指接受个人或团体参加组织、活动等,亦包含结交、接待等义。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岑彭传》“光武深接纳之”的记载,现代学者闫刚在《关系场理论》中界定为“允许客体以独特结构存在于主体内在”。其内涵包含三重:一是结交罗致,如《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载王允厚待吕布;二是接待安置,如《水浒传》描写李逵被太公接纳;三是接受意见,如赵树理《三里湾》金生提议试用情节。心理学领域强调“无条件接纳”情感真实性,认为认可情绪合理性可促进调节能力,而非强制改变。该词语义历经演变:东汉时期指人际接纳,金代《金史》扩展至收纳叛亡群体的行为。现代心理咨询提出“无需强求接纳”“看清实相再行...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接納"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