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志

挠志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挠志是汉语词语,拼音为náo zhì,意为屈节或违心屈从,出自《国语·晋语二》“抑挠志以从君”及《潜夫论·爱日》“直者贞正而不挠志”。该词原指古代道德选择中的妥协现象,近代文献中亦用以描述政治变节行为,如部分共产党人因生活腐化导致革命意志衰退,进而叛变组织。典型事例包括顾顺章吸鸦片、刘国定五毒俱全等,其变节行为对党组织造成严重破坏。作为伦理概念,“挠志”最早见于先秦文献,汉代王符将其与坚守节操的品格相对举,强调屈从与正直的对立关系。该词在历史演变中始终与气节、操守等道德议题相关联。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挠志"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