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猿意馬
网友科普
心猿意马,汉语成语,拼音xīn yuán yì mǎ,出自汉代道典《参同契》。心猿意马的原义是心意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中性偏贬义。该成语在佛教文献中亦有运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以“心如猿猴”喻修行者散乱之心,《大日经·住心品》将“猿猴心”列为六十种心相之一,指心神难以专注一境。道教典籍《参同契》最早提出“心猿不定,意马四驰”的表述,唐代许浑《题杜居士》诗以“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展现收敛心神的修炼状态。其概念源于道教炼丹术语,东汉魏伯阳《参同契》首次将心神比作猿马。佛教传入后,该意象被纳入禅修体系,《维摩诘所说经》...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心猿意馬"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