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伏
网友科普
                        【拼音】:tiē fú 【注音】:ㄊㄧㄝ ㄈㄨˊ (1).贴地而伏。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臣闻击鸟之动,故前俯伏,猛兽将击,必饵毛帖伏。”(2).折服;顺从不反抗。 宋 曾巩 《开封府推官制》:“夫慈惠足以煦养惸弱,刚严足以帖伏奸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琅璫引下,皆帖伏无后言。”                    
                                        
                                    含义解释
                        贴地而伏。                    
                    
                                        在丛林中,小动物们做帖伏状,准备捕捉猎物。
                                            
                        古文寓意:
                    
                    臣闻击鸟之动,故前俯伏,猛兽将击,必饵毛帖伏。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良久,闻瓶内索索之声,取视之,有虫类螳螂蜈蚣者且百数,帖伏不动。悉投之溪流,由是怪变渐息,到今无他。
                            
                                ——宋·洪迈·《《夷坚三志壬·傅太常治祟》》                            
                        
                        折服;顺从不反抗。                    
                    
                                        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他选择了帖伏,不再反抗。
                                            
                        古文寓意:
                    
                    夫慈惠足以煦养惸弱,刚严足以帖伏奸强。
                            
                                ——宋·曾巩·《《开封府推官制》》                            
                        琅珰引下,皆帖伏无后言。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帖伏"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