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重遷

安土重遷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安土重迁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该成语意为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其构词方式为联合式,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东汉永光四年(前40年),汉元帝在修建渭城陵墓时下诏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认为迁移居民供奉陵园会导致百姓破产失业、骨肉离散,遂撤销了相关陵园管理机构及祭祀人员。该诏令被视作成语的出处,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深厚的乡土观念。近代文学作品中,秦牧《长河浪花集》、王统照《牧马场》、徐懋庸《对于农村文艺写作的几点意见》及孙犁《悼画家马达》均沿用该成语描述民众固守故土的心理特征。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安土重遷"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