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尺
网友科普
圭尺(读音guī chǐ,注音ㄍㄨㄟㄔˇ)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日影长度的专用器具。该词最早见于《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记载祖冲之通过"亲量圭尺,躬察仪漏"进行天文观测的活动。"圭"本义为古代礼器,后引申为测量基准物;"尺"指刻度量具。圭尺与表组成圭表系统,水平放置的圭尺表面刻有刻度,配合垂直于地面的立表观测日影变化。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木胎彩漆圭尺,复原长度187.5厘米,表面残留42道刻度,其中第11号刻度被推测为古代晋南地区"地中"标准,该实物距今4300年至4000年,是现存最早的圭表仪器。陶寺遗址新发现的黑、绿、红三色玉质圭尺,通过日影投射不同颜色条带标定农耕时序。元代郭守敬将圭表...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圭尺"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