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符其实是汉语中主谓式结构的四字成语,拼音为míng fú qí shí,注音为ㄇ一ㄥˊㄈㄨˊㄑ一ˊ ㄕˊ,繁体写作"名符其實"。该成语核心语义为"名义与实际相符合",常见用法作谓语、定语,在语句中强调名称与事物本质的一致性。其现代文献出处可追溯至茅盾《全运会印象》中对国术场表演的描写,并在高阳《胡雪岩全传》等文学作品中得到实际运用。成语与"名副其实"构成同义异形词关系,反义词为"名不副实",英语可翻译为"the name matches the reality"或"live up to one's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