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誅筆伐
网友科普
口诛笔伐(kǒu zhū bǐ fá),汉语成语,外文译为condemn both in speeches and in writings,指用言论和文字对不良现象进行揭露与谴责,出自宋代陈亮《畏羞于君子》。该成语属联合式结构,可作为谓语、宾语、定语使用。现代作家巴金在《〈真话集〉后记》中以“让后世的读者口诛笔伐”表达对历史真实的反思,鲁迅在《南腔北调集·给文学社信》中则用此成语批评未经调查的指责行为。其近义词为“大张挞伐”,反义词为“歌功颂德”。该成语原句为“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出自陈亮所著《畏羞于君子》,现代语境中常用于描述公众通过口头及书面形式对争议事件展开批判的现象。在网络舆情...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口誅筆伐"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