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馬
网友科普
千里马,汉语词语,原指日行千里的良马,后引申为杰出人才或才华出众的青少年。其名称源自《楚辞·卜居》,唐代韩愈在《马说》中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经典论述,强调识别与任用人才的重要性。该词具有双重内涵:字面义指古代能日行千里的良驹,按周代度量(一里约298.65米)推算,实际日行约298公里,强调持久耐力而非速度;比喻义则通过“伯乐相马”“千金买骨”等典故,形成以良马喻人才的文化符号,特指未被发掘的青少年才俊。其演变脉络起于战国文献,《战国策》记载千金求马骨寓言,《史记》提及千里马用于军事。汉代《韩诗外传》强化伯乐与千里马的关联,至唐代韩愈《马说》系统构建了“千里马—人才”的象征体系,...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千里馬"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