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说不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则则组词
热搜词语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释义:一方面因而高兴,一方面因而害怕。形容又喜又忧的复杂心情。《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释义:兼听:多方面听取。明:明辨,指看事清楚。暗:昏暗,糊涂。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会糊涂,分不清是非。
英文:heed only one side you will be benighted; listen to both sides and you will be enlightened
例句:
唐朝人魏徵说过:“~。”
成语故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释义:预:事前准备。立:指成功。废:指失败。无论做任何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例句:
“~”,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释义: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众多气壮,别人不敢欺侮。
水激则旱,矢激则远
释义:水流矢飞,受阻则劲悍而去远。旱,通“[[悍]]”。喻因祸致福。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释义:原为自勉之语。如果自己有缺点就改正,如果没有,就加以自勉。现多指虚心听取、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意见。
英文:correct any mistakes you made, but maintain your good record if you did not make them (idiom)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释义: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释义:寇:寇贼。指在争夺政权的斗争中,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的人,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英文:fig. losers are always in the wrong; lit. called a king if successful, called a bandit if defeated (idiom)
近义词:
成王败寇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释义:指凡有缺点错误被人指出应该改过,没缺点、错误就用以勉励自己。
例句:
对于别人的意见,我们应该~。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
释义: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释义:见“[[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例句:
他们虽然至今不知道“欲壑难填”的古训,却很明白“~”的成语。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释义: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释义:传统俗语,意思是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则则"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