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笏

典笏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典笏,汉语词语,拼音为diǎn hù(注音:ㄉㄧㄢˇ ㄏㄨˋ),指以笏典当钱财,形容极度清贫的生活状态。该词中“典”指典当置换钱财,“笏”为古代官员上朝所执竹制或牙骨制手板,二者组合反映官吏因贫困被迫抵押官仪用品的窘境。其概念源自宋代王禹偁《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诗句“典笏逢休假,焚香愿有秋”,后于《贺将作孔监致仕》“朝请罢来频典笏”等文学作品中延续使用。

相关文章

典笏逢休假

...,朝退百端忧。 典笏逢休假,焚香愿有秋。 病饥浑厌肉,瘦冷未更裘。 梦见山村兴,披蓑钓乱流。

象笏犹存旧典型

象笏犹存旧典型,魏谟亦此振家声。 矧今故第堂堂复,不日新祠恰恰成。 嘉定间关全蜀险,端平仓卒护乡城。 此功此德垂千古,自有人人香火情。

前代谩夸棠与笏,何如诗礼典刑存

...。 前代谩夸棠与笏,何如诗礼典刑存。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典笏"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