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分明
网友科普
公私分明,汉语成语,拼音为gōng sī fēn míng,指公家与私人事务的界限划分清晰。邓小平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其列为第一条准则,要求"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该成语起源于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的公私概念,《韩非子》记载仓颉造字时"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字小篆字形由"八"与"厶"组合,象征与私相背;私本字"厶"甲骨文形似绳套表示所有权。汉代刘安《淮南子》主张"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程颢程颐强调"兴邦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历史上东汉苏章查办贪污同窗,"一钱太守"刘宠仅取百姓一铜钱离任,体现公...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公私分明"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