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古哩
网友科普
                        gōng gǔ lǐㄍㄨㄙ ㄍㄨˇ ㄌㄧˇ公古哩 清 代 廓尔喀 舞者所用的一种乐器名。以铜铃五十枚为一串,每人两串,各系于股,舞时腾踔出声。 乾隆 时获之于 廓尔喀 ,列为燕乐之末,谓之廓尔喀乐舞。奏时,以二人司舞,五人司歌,歌舞并起。参阅《清会典·图乐器·公古哩》、《清续文献通考·乐八》。                    
                                        
                                    含义解释
                        清代廓尔喀舞者所用的一种乐器名。以铜铃五十枚为一串,每人两串,各系于股,舞时腾踔出声。乾隆时获之于廓尔喀,列为燕乐之末,谓之廓尔喀乐舞。奏时,以二人司舞,五人司歌,歌舞并起。参阅《清会典·图乐器·公古哩》、《清续文献通考·乐八》。                    
                    
                                        在清代宫廷的宴会上,来自廓尔喀的舞者们手持着独特的公古哩,随着欢快的节奏起舞。
                                            
                        古文寓意:
                    
                    司舞二人俱衣红绿绸衣,戴红猩毡帽,著红彩履。每足各系红铃一串,即公古哩。
                            
                                ——当代··《《人民日报》1956.08》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公古哩"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