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銖
网友科普
五铢钱指流通于西汉早期至唐朝初年的圆形方孔铜币,是中国古代铜制通货的一种,因钱重五铢(约3.33克),且钱上铸有“五铢”二篆字,故而得名。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半两钱被罢,令郡国铸行五铢钱。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上林苑统一督造上林三官五铢钱。汉武帝以后的昭、宣、元、成、哀、平六帝继续铸造发行上林三官五铢钱。到汉平帝时,西汉共铸造五铢钱280余亿枚。王莽在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重新铸行五铢钱,以后各朝均照办。三国两晋时期,魏文帝和魏明帝铸造发行过一段时期的五铢钱。蜀汉建国后,先后铸行直百五铢、直百、蜀五铢...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五銖"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