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召之臣

不召之臣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不召之臣,汉语成语,拼音为bù zhào zhī chén,指君王不能随意召唤的臣子。该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特指古代君主需以礼相待的贤臣重臣。该概念体现了先秦时期"道高于势"的哲学理念,孟子主张君主应"学焉而后臣之",将臣子分为"容悦者""安社稷者""天民""大人"四等,强调贤者需以"王者师"身份保持独立性。元世祖忽必烈曾评价理学家刘因拒绝征召的行为符合"古有所谓不召之臣"的标准。《孟子·公孙丑下》通过齐宣王对话阐明君臣关系规范,要求君主维护臣子尊严。元代刘因在《上宰相书》中以"道不尊"为由固辞官职,成为该成语的典型实例。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不召之臣"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