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谏
网友科普
含义解释
                        三个谏官。①指宋代吴昌裔、徐清叟、杜范。②指明代章懋、黄仲昭、庄、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林·翰林建言知名》:“成化初,以上元宫中放灯事,编修章懋、黄仲昭,检讨庄合疏力谏,俱谪外。时人名为‘翰林三谏’”。③指明代吴之佳、叶初春、张栋。见《明史·吴之佳传》。                    
                    
                                        历史上著名的“三谏”,他们不仅以才学著称,更以敢于直言、不畏强权的品格赢得了后人的敬仰与传颂。
                                            
                        古文寓意:
                    
                    吴昌裔与徐清叟、杜范一日并入台,皆天下正士,四方想闻风采,为《至和三谏诗》以侈之。
                            
                                ——元·脱脱等·《《宋史·吴昌裔传》》                            
                        
                        三次劝谏。见“三諫之義”。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作为一名公民,我们也应秉持三谏的精神,对社会上的不公和错误现象勇于发声。
                                            
                        古文寓意:
                    
                    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
                            
                                ——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案世间能建蹇蹇之节,成三谏之义,令将检身自敕,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
                            
                                ——汉·王充·《《论衡·程材》》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三谏"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