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綱五常

三綱五常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三纲五常(拼音:sān gāng wǔ cháng)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术语,由西汉董仲舒系统阐述并首次提出“五常”概念。“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三类人际关系准则,源自《礼纬·含文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上位者的垂范责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源自孟子“四端说”,董仲舒增补“信”形成五常,被视为人性根本。传统注解中,“三纲”注重双向义务,如真德秀认为“君正则臣正”,要求上位者以身作则。元代吴澄提出“纲者为之天”,推崇单向服从,至清代曾国藩主张“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强化等级观念。该概念历经诠释演变,成为封建社会伦理体系的核心框架。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三綱五常"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