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宥
网友科普
含义解释
                        指古代对犯罪者可从轻处理的三种情况。                    
                    
                                        在古代,要对犯人进行从轻处罚可以有三宥。
                                            
                        古文寓意:
                    
                    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
                            
                                ——战国··《《周礼·秋官·司刺》》                            
                        孔子曰:“成狱成于吏。吏以狱成告于正,正既听之,乃告大司寇。听之,乃奉于王。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然后乃以狱之成疑于王。王三宥之以听命而制刑焉。”
                            
                                ——先秦··《《孔子家语·刑政》》                            
                        周王立三刺以不滥,弘三宥以开物。
                            
                                ——唐·魏徵·《《隋书·刑法志》》                            
                        主德宽三宥,臣心慎五章。
                            
                                ——清·沈育·《《皋陶祠》诗》                            
                        
                        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宽恕三次之制。                    
                    
                                        在古代,贵族犯罪有三宥。
                                            
                        古文寓意: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三宥"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