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口
网友科普
丁口是汉语词语,原指清代户籍统计术语,其中男子16岁至60岁称“丁”,女子称“口”,合称“丁口”,构成人口统计基本单位及丁银征收、徭役摊派的依据。该词在古汉语中亦指代子女。清代雍正初年推行“摊丁入亩”前,男性需缴纳丁银承担徭役,多数地区女性仅部分省份缴纳食盐税。乾隆五年(1740)实行保甲户口统计法后,将人丁与女口共同纳入统计范围,形成完整的丁口登记制度。丁银征收以户为单位核登丁口,三年或五年编审户籍人丁。丁口税作为古代人头税形式,雍正时期通过“摊丁入亩”政策将丁银摊入田赋统一征收,废除单独的人丁税,户籍管理随之放松。该制度演变反映了清代赋役体系从人丁为主向土地为主的转型。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丁口"相关的知识